昨日是赵女士父亲去世八周年的日子。当日,她和丈夫来到市鹤栖园公墓海葬公祭广场。在纪念墙前,夫妻二人献花、鞠躬,看着父亲的名字,久久驻足。
赵女士说,她父亲是2016年海葬的践行者。选择海葬的方式,是父亲生前的遗愿。“让生命回归大自然。现在也有了海葬公祭广场可以祭扫,挺好的。”赵女士表示,土地资源紧张,海葬这种不占地的生态葬方式,应该大力倡导。她和丈夫也已经想好,等到百年之后,也都采取生态葬的方式。
据市鹤栖园公墓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海葬公祭广场占地面积约1335㎡,整体采用蓝白格调,由白钢主题雕塑、纪念墙及艺术花坛组成了连绵的海浪与帆船造型,并取名为“海之韵”,寓意着“生命远航、心灵归港”,那些海葬逝者的灵魂可以在此停留、靠岸。
“建立海葬公祭广场,是为了纪念那些为我市殡葬改革作出贡献的先行者们,同时也是为逝者家属提供了一个追思悼念亲人的专属地点。”据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一种文明、环保的骨灰安葬方式,海葬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自1999年起,至今我市已举办过23次海葬,共有1170名位逝者长眠于大海。
海葬,仅仅是我市推进节地生态葬的一个缩影。“节地生态葬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殡葬的问题而衍生出来的环保型殡葬形式,主要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殡葬,以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工作人员介绍,“节地葬”主要指保留骨灰、占地面积在1平方米以下的安葬方式,包含小型墓葬及墙壁葬、室内葬、骨灰堂等立体式骨灰安放设施;“生态葬”指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有海葬、树葬、花坛葬等,这些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模式我们将为申请者实行免费安葬。
盘锦市鹤栖园公墓以“墓区园林化、墓体小型化、墓碑艺术化、葬法多样化”为发展目标,有效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在延续传统安葬模式的基础上,鹤栖园公墓创新推出了多种节地生态葬式葬法,尤其是不保留骨灰安葬模式,我们将在园区内在不影响园区建设和设施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文化景观的植被设立花坛葬,利用风景树、自然风景石等建立景观葬,利用栽植的乔木的剩余空间加装墓穴设立了树葬等。
接下来,盘锦市鹤栖园公墓管理所将不断加强人文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集节地、生态、艺术、纪念、教育为一体的人文纪念园。“这不是简单的墓地,而是承载记忆与情感的生命场所,温暖生命的最后一程。”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