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鲜花、一盘水果、一封寄往天堂的信件……祭扫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绿色的理念,深沉的思念。刚刚过去的清明节,盘锦市民更多选择了绿色低碳祭扫的方式来表达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感情,他们用文明守护了清明。
鲜花换烧纸 新风换旧俗
4月3日清晨,盘锦市鹤栖园公墓。市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早早就将“纸币换鲜花兑换处”的棚子支了起来。
据了解,为宣传文明低碳祭扫、实现平安和谐清明,清明前,全市共制作宣传单20万份。藉此发出文明祭扫号召,宣传便民举措及殡葬惠民政策。4月2日至4日,市殡葬管理处又在市殡葬管理处又在市殡仪馆、市鹤栖园公墓等处设立了“纸币换鲜花兑换处”,希望促进更多的人加入文明祭扫的行列。
一些来公墓祭扫的市民闻讯前来咨询,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现场做起了文明祭扫的宣传。市民邓女士和王女士在听完介绍后,先后将手中的纸币换成了鲜花,并填写了寄语卡。
身为老师的邓女士说,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孝道、重视感恩的道德情怀。然而在以往清明期间,总有些不文明扫墓现象出现,所到之处,垃圾遍地、纸屑纷飞,草坪上烧纸留下的一块块黑迹令人心痛,更有扫墓引发火灾的报道,诸此种种,不仅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背离了清明祭奠的本来意义。现在,既然市里号召文明祭扫,那么身为老师就应当争当告别陋习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带头人。她刚才说服了家人,用手中烧纸兑换成了鲜花,以后的清明节,她家也会继续采取鲜花祭祀的文明方式来扫墓。
据不完全统计,清明节期间,市殡葬管理处累计换出鲜花500余束,替换烧纸500余捆。另外,记者了解到有许多市民是自发购买鲜花祭祖的。一些花店店主反映,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的黄、白菊供不应求。
除倡导鲜花祭祀外,殡葬管理部门还本着“惠民、绿色、人文”的主题,利用传统及新媒体、采取公开信、倡仪书等形式积极地宣传,大力推广“天堂信箱”、家庭追思、集体公祭、网上祭扫以及植树、献花、诗歌朗诵、播放音乐等现代、文明的祭祀方式。市殡葬管理处对盘锦殡葬网进行重新改版,进一步增强政策指导入网上祭扫功能。公布全市殡葬服务单位公开电话,随时接受群众政策咨询、办理丧事指南,答复、反馈信息,提供便捷服务,方便群众。在推进“殡改宣传进社区”活动中,他们将文明殡葬宣传与生态葬法推广有机结合,收效显著。兴隆台区新工街道组织开展了近100人参加的社区公祭活动。
生态环保葬 引领殡葬新观念
“从3月1日至清明节,全市已报名的海葬骨灰超过50具。”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李宏忠介绍说。
近来,市殡葬管理处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骨灰海葬补贴政策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免费海葬报名,并推广生态环保葬法,大力倡导和推广骨灰深埋、可降解式骨灰盒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放弃和抵制落后的丧葬习俗,推行具有时代特色的绿色殡葬。为了移风易俗,殡葬管理部门在报纸上刊登了《海葬公告》、《海葬须知》、《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等文章,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及厚养薄葬的新观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说,他是给父亲来报名海葬的。父亲生前就表达过这个意愿,但是家中其他亲人不能接受。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和自己做工作,家人今年终于同意父亲魂归大海了。他说, 海葬既能满足逝者回归自然的心意,让家属实现“超时空祭奠”,还能优化生活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这是有大爱的人们愿看到的。
“烧一片纸,不如添一片绿”“骨灰撒大海,回归大自然”,低碳祭扫、生态安葬渐成风尚,这让我们的清明更加清明。